|
徐闻考古工作者在该县徐城南门塘发现一座清代豪宅———“大夫第”。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当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豪宅。
徐闻发现的清代豪宅“大夫第”
“大夫第”的外墙已是杂草丛生
发现“隐身”密集民居中百多年
据有关专家考证称,该豪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为清代徐闻望族潘氏家族所建,清代岭南古建筑风格明显。它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海上丝路始发港———徐闻县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大夫第”坐落在密集民居中,一直“隐姓埋名”于民间100多年不为人知,徐闻建设文塔路、贵生路拆迁了部分住宅,大夫第才得以露出芳容,并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
“大夫第”主要由厅房、庭院、天井构成,坐南向北。前面正中为一座三开间门楼,面阔14.7米,进深5.38米,四墙皆红砖,由青石砖严口构砌;门楼高2.8米,阔2.1米,门额横匾题“大夫第”三字,墨书阳塑。门槛石呈半圆柱体,直径58厘米,高35厘米,工艺十分精致。进得大门,是一具木雕屏风。屏风后是庭院(天井),接着是后厅,两侧有厢房,为四合院式。前厅庭院的地板及两厢走廊均用规格相当的青石条构砌,平整美观,各厅房的地面均铺红砖。
这一单元建筑除门楼、前庭、中厅、后庭、后厅外,东西两侧还有六天井、八厢房,构造对称(现两侧单元已被拆除),现存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现状仅存“大夫第”局部
关于潘氏家族,明正德年间《高州三贤潘氏族谱》记载:潘次海由高州迁居徐闻南门塘畔,生有二男,领养一男。亲生二男科举成名,升官发迹,养子经商致富,赫然发家。潘次海次子潘钟琨领清乾隆丁酉(1777年)科拔贡,曾任封川(于今广东肇庆)学教谕,崖州(在今海南)学正,甘肃巩昌府通渭县知县。
据考证,潘氏豪宅建有三门楼:一为塘南庄,据地理位置而名;二为县尹第,意为县太爷府第;三为大夫第。大夫为清时朝廷给官吏诰赠之衔,诸如朝议大夫、奉直大夫、资政大夫等,是个虚衔,无实职,亦无俸禄,古时望族为显示其地位权势,故以“大夫第”命名住宅。1955年“县尹第”、“塘南庄”被拆除,现仅存“大夫第”局部。
来源:广州日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