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王牌对王牌》最新一集,佟丽娅、沈腾、贾玲、薇娅等人,谈起了#平衡工作和陪孩子#的话题。
薇娅说,她非常热爱主播这个职业,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其中。
某年双十一,她3天只睡了1.5小时,但并不觉得累,因为事业上的成功可以证明价值感。
不过30多岁的年纪,年收入高达30亿,谈到事业,薇娅双眼放光,气场强大。然而,当沈涛问起孩子,薇娅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下来——因为忙工作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是她最愧疚的事。有一次正在直播,薇娅收到女儿发来的“控诉”,一向不爱哭的她忍不住落泪了。还好,女儿是懂事的。虽然一开始埋怨妈妈不接自己回家,但慢慢长大后,女儿竟也学会了理解和体谅薇娅:一旁的贾玲眼眶变得通红,沈腾的话更是直接让人泪崩:孩子越懂事,父母越内疚。
薇娅坦言没有办法平衡,在事业和陪伴孩子中肯定会有倾斜。她说,忙工作大家都累,但陪孩子是需要妈妈一点点去过渡、适应、调整作息时间来实现的,不是一句“我没有时间”来搪塞。母爱是一种本能,陪孩子是一个妈妈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看工作之余有没有空去做。她尽可能陪伴孩子,即使拍戏、演出很忙,也会带上孩子,制造母子相处的时间。如今,儿子朵朵成长得开朗阳光,有自己的独特思考,3岁就能蹦出金句:“妈妈,你知道什么是爱吗?爱就是给对方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直从对方身上索取。”父母真正爱孩子,就要主动陪伴孩子,而不是等到有空再来陪,让孩子迁就自己的时间。许多人被佟丽娅温婉的长相所迷惑,其实她一直是个特别“敢”的人。
她是舞蹈出身,业务能力突出,曾登上文化部春晚。
本以为能顺风顺水走下去,所在歌舞团却陷入了瓶颈期。在其他人抱怨哀叹之余,佟丽娅却另辟蹊径,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中戏,坚定地迈向演员这条路。她用自己的独特理解与倾情投入,演活了赵飞燕、沈冰等角色,得到很多人的喜爱。然而,佟丽娅不止步于此。从演员跨界到央视春晚主持人,敢于挑战不熟悉的领域,书写了自己事业的另一个高度。尽管有人质疑和不看好,尽管她一度因为压力大到失眠、崩溃,但她还是咬牙扛下了所有。陈思诚出轨后,所有人都等着佟丽娅潇洒离婚,她却没有为了满足大众的期待而做出选择。没有人知道,她独自咽下了多少苦涩,又悄悄承受了多少非议。只是从此之后,她在众人眼中变成了“隐忍卑微”的代言人,一路持续被黑。前不久,电视剧《完美关系》热播,36岁的佟丽娅饰演硕士海归江达琳。江达琳这个角色集傻白甜、圣母心、恋爱脑于一身,挂着名校毕业和总裁的头衔,却惹出一堆麻烦。
她在房产中介工作,推销房子时想告诉对方房子死了人,结果暗示太拙劣,明示太扎眼,结果丢了工作。她担任公关公司总裁,作为乙方理应维护企业机密,结果盲目相信自己的甲方男友,最后上当受骗。甲方客户提出裁员方案,她带公司接下案例,又觉得对方被裁的员工太可怜,提出要用自己公司的利润去补偿甲方公司员工……看上去单纯善良的江达琳,做出的行为却任性不负责,观众不喜欢这个角色,连带着吐槽佟丽娅“把央视春晚攒下的人气全败光了”。在江达琳的衬托下,剧中陈数饰演的女二号斯黛拉却气场强大、思路清晰,对待感情更是手起刀落,发现老公出轨时冷静收集证据,最后让老公一败涂地。网友直接点评:陈数这样拥有自我、活得精彩独立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代表。
甚至有传言说,佟丽娅辞演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的角色,也是隐忍卑微的类型:发现老公出轨后,不离婚还全力挽回,试图感化丈夫回归家庭……果不其然,《王牌对王牌》这期节目播出后,也有网友批评佟丽娅:你老公出轨,怎么不管管?被背叛后,佟丽娅为什么不离婚?深究原因后,其实答案很戳心。佟丽娅和陈思诚的婚姻,是不对等的。
她认为老公太优秀,表现出来总是小心翼翼和极力讨好。
夫妻若是生气拌嘴,永远是她先道歉。
比起背叛,她更害怕失去对方,所以爱得卑微,低到尘埃里。
佟丽娅出生在男尊女卑的家庭,父亲曾在佟丽娅和陈思诚补办的婚礼上喊话女儿:她在博客里写道,家里的墓地给每个儿子儿媳都留好了位置,独独没有她的,只因为她是女儿,以后是属于别人家的。心理学上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婚姻观。佟丽娅在父母和家人那里没有得到肯定和接纳,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陈思诚给她一点,她就付出所有。然而,她是敢拼敢闯的佟丽娅。从遥远的新疆到北京做出一番事业,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她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察觉。
她看到了自己在感情里的卑微,明白儿时没有得到肯定和陪伴的苦,所以即使工作再忙,她也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有缺席孩子的童年。在一次采访中,佟丽娅被问到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她的回答是:陪孩子。
而朵朵也如此温暖懂事,每晚等到妈妈工作结束再睡觉,并送给妈妈最暖心的表白。佟丽娅从婚姻触底反弹后,不断探索自己的边界,如今兼顾事业与陪娃,既有女人的独立,也有母亲的坚强,活成了自己的女王。女人从来都不止一种活法,发展事业和陪伴孩子,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当孩子看到我们努力奋斗的身影,当孩子和我们分享喜怒哀乐,我想,那是每个妈妈平淡生活里最美好的守候。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能好好陪伴孩子。
根据《2019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
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3.2小时,并且这3.2小时更多只是“陪着”,并不是高质量陪伴。
短片《放下手机陪孩子看世界》里,三位爸爸共同挑战一个简单的任务:和孩子一起用积木组装出家的模样。
结果,三位爸爸全部挑战失败。
第一个爸爸脾气很急,看孩子拼得有点慢,就大吼孩子。
第二个爸爸不够专注,陪了孩子几分钟,电话就响个不停。
第三个爸爸和孩子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尽管他拼命找话题,孩子却宁愿看着手机也不搭理他。
后来的采访中,爸爸们表示深深的懊恼,自己总是太忙,很少陪伴孩子,以为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就能弥补,没想到孩子内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失望,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链条也没有了。
原本应该亲密有加的一家人,就这样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以后还可以弥补。从小有父母疼爱和陪伴成长的孩子,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能得到良好发展,长大后在行为问题的出现方面也减少2.5倍。
相反,那些幼年跟父母分离的孩子,他们在上幼儿园前就可能有较差的语言能力和行为问题,比如爱打人或行为粗鲁、总爱哭鼻子等等。
他们伸长脖子,等待父母的陪伴,却只能等到一次次希望落空,一次次失望叠加,慢慢在心里长出一个“黑洞”。
男孩读小学的时候,父母把他扔在姨妈家,去外地工作,一两年才回来一次。姨妈家有两个哥哥,经常欺负他,但他知道自己寄人篱下,所以有再多委屈也不敢说,更不敢反抗。男孩唯一盼望的,是父母能回来陪陪他,可是父母连电话都很少打,偶尔来一次电话,也只是和姨妈聊几句,从来不跟他沟通。因为内心堆积的委屈和失望越来越多,他只能假装自己不需要父母,慢慢地再也不会想找爸妈了。
然而,当男孩看到五岁的弟弟也变得懦弱和胆怯,被欺负了也不敢说话,他再也忍不了了,他请父母把孩子带走,请他们陪陪弟弟。“我希望弟弟有个美好的童年,长大后阳光开朗一些,至少不要像我一样。”无论生活多难,请一定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他们聊聊天,倾听他们的感受。当妈后我才明白,孩子的成长,看上去很慢,实际很快很快。
他们今天看上去很小,明天就长大到你再也抱不动了。
有句话说得很好,每一个孩子,都是投奔父母而来。
孩子选择我们来做他们的父母,满心满眼爱着我们。
比起昂贵的玩具和优渥的条件,他们更喜欢我们的陪伴。
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在父母的注视中奔跑,这些温馨的记忆,会滋养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底气。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请千万不要浪费,也不要让孩子一直苦苦等待。
点个“在看”,就从今天开始,在孩子有限的童年里,陪伴他们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