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人网

搜索
查看: 2961|回复: 0

你知道徐闻曾经是什么样子吗?森林密布,飞禽走兽出没,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

[复制链接]

3293

主题

330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569
发表于 2020-5-26 1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闻大小埚村的热带雨林和

徐闻热带雨林开垦史话


据史料记载: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由于人烟稀少,当时除了徐海公路两侧的灌木地、海边的空旷地和不多的芒草莽原,全境几乎全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在原始森林里经常有飞禽走兽出没,虎鸣猿啼,此起彼落,飘荡于森森的原始林带之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恐怖地方!那么,雷州半岛南部的原始森林是怎样消失的呢?


林中茂密的树冠遮天蔽日


一、国民政府开垦失败告终雷州半岛南部原始森林仍存


雷州半岛南部原始森林的开垦史可追溯到民国时期:从民国初年起,由于军阀混战,兵没剿匪,以至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渐渐沦为匪窝,匪徒杀人抢劫,使民不聊生,由于匪乱连续达18年之久,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率达80%以上,清末时全县原有二十八万人,到匪乱结束前夕仅剩四万,徐闻全境形成了茫茫的荒山野林,人迹罕至!直至1931年,全县匪患终止。但流浪异乡的百姓因惊恐和离散未归故土,田园依旧荒芜!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8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以徐闻县大水桥、那佬村、老宿地一带为主要基地,创办垦殖场(场址在大水桥),1934年2、3月期间,垦殖场正式建立并招人归耕,开垦出土地二千余亩,种植水稻、旱稻、甘蔗、木薯、蓖麻、棉花和豆类等,还开办了广东省军政府的军马养殖场。可见,当时的广东省国民政府决心对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山的热带雨林进行开垦。但当时由于开垦的田地分布太广和徐闻本地的人口太少、管理困难等原因而举步艰难,因此,垦殖场惨淡经营了13年,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就停办了。解放前的垦殖业因成效不大而宣告失败!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解放初期的时候,雷州半岛地区尤其是南部的徐闻县还是森林密布的山林地区,当时除了徐海公路两侧的灌木地、海边的空旷地和不多的芒草莽原,全境几乎全被森林所覆盖。据有关农林业史料记载,解放前徐闻县境(含英利)腹地至北部纵横五十多公里的地方都是原始山林地带,全县境内的热带雨林在1951年以前还有总面积1423.2平方公里,拥有热带常绿次生季风雨林面积达1726129亩,当时热带雨林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现在,凡是超过六十岁的本地老人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的徐闻,细泉涓涓,泉水叮咚,涧流如脉,小溪流水淙淙,溪流纵横,藤蔓交织、沟谷幽深,气候温和,彩蝶纷飞,飞禽走兽出没,虎鸣猿啼,此起彼落,飘荡于森森的原始林带之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恐怖地方!


据老人们回忆说:当时徐闻人如果结婚走亲家从西部迈陈穿越雨林到东部的外罗,当进入这片巨大的森林,就会感到如同置身于层层幕帘之中,四周全是云雾蒸腾,一片迷茫,林间小道两旁的翠竹林梢也是紫气氤氲。森林越茂密的地方,雾也就越浓重,云盖雾弥浓得化不开。有的地方林子密不透风,大树的气根网垂而下,紧紧地缠绞邻近的树木,藤木植物纠缠结盘交错,与林木纵横相连,因而人们只得凭着长柄大砍刀披荆斩棘才能通行,无论当时是多么明媚热烈的阳光,在林子里却只有森森的凉意和幽暗的场景……



当年用铁轮拖拉机开垦茺地


二、为打破封锁,雷州半岛被中央定为橡胶基地


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帝国主义对我国严密封锁、禁运橡胶。1951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的橡胶封锁禁运,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


1951年11月,叶剑英元帅率领一批林业、橡胶专家到粤西考察,他看了徐闻西埚胶园已经投产的情况,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战略上考虑,提出了我国植胶生产方针应“先大陆,后海南”的设想。因为雷州半岛当时种植橡胶的条件比较成熟:1921年,徐闻籍马来西亚华侨林育仁从南洋引回种子试植橡胶成功(这片胶园现在还存在于徐闻县城北乡西埚村村北),缔造了北纬20度以北种植天然橡胶的神话,并建立了徐闻西埚胶园。1929年,祖籍为徐闻县城人氏的邓集祥又从南洋引回橡胶树种子种植,在徐闻县城南建立了城南胶园;此后,又有华侨从南洋带来三叶橡胶树的种子,在徐闻县青桥乡后塘坑仔村建立了庙前、庙后三满堂和龙塘乡深井等三个胶园,后因国民党统治时期治安混乱,这些胶园的胶园主被迫放弃了胶园管理,但仍保留着原有的胶园及天然橡胶的苗圃。更为重要的是:1950年8月,解放军43军在徐闻县愚公楼发现了解放前著名侨领陈嘉庚派人创立的橡胶苗圃。因此,雷州半岛被中央确定为橡胶种植基地。



当年垦荒工人战天斗地的热烈场面

(下桥后塘)

三、毛主席命令:开垦大军进驻雷州半岛


195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南垦殖局宣告成立,叶剑英元帅亲自担任第一任局长。同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进驻雷州半岛。当时,这一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二师官兵、大专院校师生、归国华侨和农民、工人组成的开垦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雷州半岛,拉开中国垦殖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植胶大生产的帷幕,打响了创建我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的战役。其开垦的难度和意义并不亚于著名的“北大荒”的垦殖。1951年12月6日成立华南垦殖局高雷垦殖分局,这就是今天湛江农垦的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于1952年8月开进徐闻县青桥乡坑仔墟(今下桥坑仔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农垦局徐闻垦殖所,下建26个农场,4个大型拖拉机站和3个大型的医疗所。当时徐闻全境超过1000平方公里都是密密的原始森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二师官兵、部分大专院校师生、归国华侨的人数简直就是沧海一粟!紧接着党中央发起号召,大量招收全国各地农民、工人志愿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前来位于雷州半岛腹地的徐闻地垦荒种植,开辟大型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据徐闻县勇士农场(现为华海公司)场志办的资料所记载:1953年4月,当时仅在勇士农场现在的范围内就先后进来6000多人,设立14个分场,共编49个中队。



四、为开辟新天地,人与大自然及野生动物生死搏斗

1952年至1964年是大规模垦荒阶段,这个时期的垦荒是根据既定的规划和种植橡胶的需要进行的。先在徐闻山区设定垦荒点104个,然后制订开垦规划和技术规程。开垦规划有林段规划和道路规划。1952年以100亩—300亩为一个大方格作为徐闻原始山林的开垦标准。1955年把原100亩—300亩的大方格改为每林段南北—东西面积为25亩一小方格。在道路规划方面,由每个场的场部至生产队,由生产队到工地均开辟道路,人行道和林道。开垦的技术规程(工序),分为定界线—斩荒—清荒—烧荒—犁地—耙地等等。垦荒机械主要都是当时苏制的大中型拖拉机,有斯大林100号、斯大林80号、PT54、D40、KT35和匈牙利35等型号的不计其数。由中央农业、林业、农垦等部门调配。配套的机引机具有一、二、三、四铧犁和钉齿耙、推土铲、钢丝等等。


据统计,当时的垦荒者除了林二师全体指战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自愿报名参加的国家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土改工作队员、归国华侨、各地农民、工人及苏联机械专家,共计37650人(当时徐闻县全县的总人口只有40000人)。这批开垦的工作人员于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间陆续由全国各地汇集开进徐闻山地的垦荒点开始垦荒,开垦的过程艰辛得令人难忘:当时的徐闻地人迹罕至,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成簇的灌木林,像密不透风的大篱笆,缠绕蔓生着许多攀援野藤,地上杂草丛生。徐闻县有的村庄坐落在密林边缘地带,这些村庄有很多在民国初期匪乱时已败废,人去屋空。当开垦的工人开进这些废弃的村庄时,村中有些房屋尚还完好,有的房屋的房门还打得开,房内的纱帐依旧,但因年代久远,纱帐用手一碰即碎,甚至有的房间里还有一具具、一堆堆森森的白骨,形如鬼屋,令人毛骨悚然!


在环境条件的适应方面,开垦者来自全国各地,有的人甚至从未到过南方,对雷州半岛湿热的气候都极不适应。特别是在春节过后,位于南海之畔、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地区一般会进入了雾雨季节,这是一年之中最可怕的季节!在当时,天空中飘着的——似雾又似雨,太阳不知躲到那儿去了,常常是数周甚至整月不见阳光。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极大,衣服、床铺、箱箧皆潮湿带有水汽,开垦的工人带去的木箱、藤箧甚至于皮箱都难以隔住湿气,就更难防潮了。开垦的工人们经常要烧火焙衣。蚊帐被子暴露在空气中,难以保护,晚上睡觉时,身体贴在湿润的被子上,十分不舒服,因而当年参加开垦的老工人绝大多数都患有风湿骨痛的病症,外貌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显得苍老很多!


徐闻山地的茅草比人还高出很多,茅叶背上棱脊和叶边比刀子还锋利,稍有不慎,碰上了它便皮开血流。另外,大白天成群的大马蜂在嗡嗡作响;旱蛭无处不在地肆虐,一不留神,脸、脖和四肢裸露部分便会被黏沾上,待到皮肤发痒时,旱蛭已吸饱了血,胀成筷子般粗了,用手剥开后仍流血不止!



开垦工人都住在茅草棚里,睡的是用木板搭成的通衢太平铺,几十人挤在一间窝棚。一不经心检查被帐人身一钻进被窝里就已有毒蛇藏身,大蜈蚣、蝎子和蜥蜴也常来光顾这些汗味特浓的拓荒者。当时的徐闻,由于森林密布,巨蟒相当多,而且一般都大如成年人的大腿般粗甚至更大,如果只身一人在林带间被巨蟒缠上,有被其生吞的可能。


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就是“山大王”——老虎,在如今的徐闻县国营勇士农场名称的由来,就是为纪念打虎勇士而得名的。据悉在建国初期,当时徐闻07117场(现勇士农场)在开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只大老虎,这只老虎搞得开垦工人担惊受怕,人心惶惶,于是组织人员追杀这只猛虎,连轻重机枪、手榴弹全都用上,最后老虎被打死了。但为打死这只老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场长徐维本被老虎咬死,另外一位职工重伤!从此,开垦的工人出入都非常小心,尽量避免白天夜晚单独外出,出入时一般都结队同行,常提着驱虎三角灯、装着防巨蟒的硫磺粉的袋、劈山藤开路的大砍刀、铁棒等工具坐在汽车或大型的拖拉机或牛车上才能一起外出。


当时不仅外部环境极度艰苦,而且开垦的工人生活也极其艰苦。每人每天菜金只有1000元(旧币,相当于人民币1角面值),大米一斤半,生活非常之清苦。由于开垦的机械数量有限,垦荒者们往往是用长柄的大镰刀劈砍茅草和灌木丛,然后用火烧掉。而对那些参天大树,只能用大钢缆缠绕,让拖拉机拉倒。一人用双手臂才能抱住的大树用“斯大林——100”拖拉机就足够了,如果是二人以上用双手臂才能环抱的特大树,就得用二、三台来协力拉,如果是几人用双手臂都环抱不了的大树,只能先派十几条锯割根部,调来五、六台大型拖拉机协力再用大钢缆缠绕,人工加机械、众志成城,喊着号子,每台百匹马力的巨型拖拉机,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几台拖拉机同方向合力拉了一会儿,大树的根部便咯咯作响,马达的震天价响,让人们振聋发聩。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大树终于被拉倒了,几台拖拉机都因惯性朝前冲去,拖拉机手赶快急刹车才踉跄停下,这种场面是非常壮观的。


工人们开垦的工作安排一般都是在每天清晨早餐后,中午在工地就餐后继续做工,下午四时就要马上收工,不然天色稍为暗一点的话,密林中成群的蚊子便会出动疯狂叮咬人畜。大家都乘工具车,拖拉机和牛车沿着开垦出来的大路一直返回营地。往往一天下来,工人们的脸和手脚都被茅草刈伤,蚊子咬得双足发痒,裤脚湿透又被撕裂,觉得非常辛苦又十分无奈。


那时到处都是深山密林的徐闻,到了雨季,林带中往往泥泞不堪,为了在密林中行走,又以避免蛇虫咬伤。开垦工人都随乡入俗,跟徐闻当地人要学会了“踩高跷”在密林中行走。这种“踩高跷”即是找来两根长约二米多的竹杆,在一米多高处留下一根长约10多厘米的粗枝梗,用作脚踩支点。工人们跟当地人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一般都可以踩着高跷在密林中走路了。尽管学会这种“踩高跷”,但密林中的野生动物有时还是会把这些外地开垦工人吓得心有余悸的,在开垦初期的一天早上,垦区的一位队员突然患上急性腹泻,医疗队的一位医务人员在接到通报后马上踩着高跷走去开垦的工地巡诊,眼见一条碗口粗的树干倒卧跟前,这位医务人员于前脚跨了过去,正想抬起后脚时,突然“嗖”的一声,哪里还有树干呢!原来是一条匍匐着的大蟒蛇突然游走了,顿时把这位医务人员吓得半死,惊出了一身冷汗,半天都回不过神来!不说尚未开垦的深山密林,就是半开垦的工地还是常有各种各样毒蛇和毒虫出没的。有不少开垦的人被毒蛇咬伤,还有的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殉难的。



徐闻的原始大森林里还有成群的野犬、黄猄四野奔走;野兔和山鼠则更多;狐狸藏身树洞,昼伏夜出;大尾巴的山鼠和成群的野猴在树上跳跃采摘野果。当夜色渐浓时,也常听到虎啸声……有一次十几位开垦工人一起奋力在徐闻县后塘村还捕猎过一条大蟒蛇,十几个人又是抬又是扛、又是拉又是拖地折腾了一番才制服了这条体形巨大的大蟒蛇,抬回营地宰杀开膛后,大蟒蛇的肚子里居然还有几只刚咽下不久、尚未完全消化掉的黄猄,顿时把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还有一次也是在徐闻后塘村附近的开垦地,几个开垦工人上茅厕,竟发现茅厕里有一团东西微微在动着,众人惊愕!仔细一看到,竟是一只现在已是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穿山甲!


气候条件的不适和野生动物的侵扰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令开垦工人头痛的是徐闻热带丛林地区所流行的虐疾,这些病徐闻当地人俗称“瘴气”。如不幸感染上虐疾的话,轻的发冷发热;重的恶性虐疾便会令人高热、昏迷和抽搐,死亡率很高。有时一处营区每天有二、三十人发病,加上当时除了奎宁、阿的平外没有强效抗虐药,昏迷的病人不能口服,只好把阿的平片磨成粉后用蒸馏水溶解,然后再用酒精灯煮沸作深肌注射。而当时最令人“谈病色变”的是黑水热病。这种病大量的虐原虫把病人的肾小管堵塞了,高热、血尿继之昏迷。当时徐闻本地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最怕黑水热,昏迷尿茶黄,隔天尿似生抽王,再变成老抽见阎王。”这种病的死亡率在90%以上,如果当时工人不幸染病,死里逃生者极少,大多数都埋骨红土,令人感伤不已。为此垦区人人每周要服二次预防药,即使如此,仍防不胜防,时有发病。


生活虽然如此艰辛,但垦荒者们仍不时苦中取乐。在当时连收音机也没有的情况下,只能自娱自乐。晚饭后成群结队扭秧歌,打腰鼓,周末自编自演歌舞和话剧,有时还邀请当地雷歌班、琼剧班或粤剧班来演出。假日里开垦工人们相约去赶黄猄、打野兔、先在灌木丛中扎上用绳编的兜网,然后呐喊,敲锣打鼓、鸣鞭炮四面驱赶,黄猄惊慌失措逃跑时自投罗网。有时一天能捕获二、三头黄猄和不少野兔。也有不少人到溪流中撒网捕鱼和捉塘虱,既改善了伙食,又增添了生活情趣。



五、历尽艰辛,原始森林变成聚宝盆为国家建功立业


开垦荒大军历尽艰辛,披荆斩棘,从1952年至1954年两年间,就开垦出土地31.5万亩用于种植天然橡胶。从1955年开始,26个小农场开始合并,徐闻全县境形成红星、友好、东方红、海鸥、南华、五一、勇士等七个大型的国营农垦场及国属徐闻橡胶研究所。到1956年全县的原始森林覆盖率下降到只有39.1%。1956年至1965年又陆续开垦利用土地面积达70多万亩……。从1964开始至1980年,徐闻的原始热带雨林逐步开垦形成天然橡胶种植园区和热带作物种植园,这一个时期的开垦则具有多样性,不单是植胶为主,还有种植胡椒、剑麻、茶叶、咖啡、南药等热带作物。从1952至1985年共种植天然橡胶面积352151亩共951.48万株,补植橡胶树410.44万株,总产干胶12932吨。另外,种植绿茶9951亩平均年产茶叶935吨,种植剑麻22957亩平均年产2000吨,还种植胡椒268亩、咖啡2291亩、砂仁3255亩……。我们查阅雷州半岛各国营农垦场的资料,发现这些国营农垦场的经营方针和作物布局,是根据每个时期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需要而定的。比如:

1952年,全力开垦荒地,种植橡胶。

1954年,根据台风多的情况,大力营造防护林带,把大方格改为小方格。

1957年,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方针,大力发展香茅,适当种植咖啡,剑麻、粮食等作物,发展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

1962年,提出“以橡胶为纲,以粮食为基础,胶粮并举”的方针。

1969年,因林彪有“大力发展橡胶,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题词,又偏重于发展橡胶。

1972年,重新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大种香茅,以生产当时紧缺的香茅油。

1975年,开始种植茶叶。

1977年,确定“一胶二麻三茶”的作物布局,大种剑麻,开始上甘蔗……。

在国营农垦体制管理改革方面:刚开始创建阶段是采取部队管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后辟为垦殖场,改为部队和地方共管;1957年经营转向企业化,垦殖场改为农垦场;1968年,各农垦场为地方国营农场。1969年4月,各农垦场又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师团,生产队也重新编号,“队”改为“连”。1974年,兵团撤销,重新恢复国营农垦场名称,但原连队编号不变,由“连”改为“队”。


回顾50多年来,湛江农垦垦区共向国家提供了27万吨橡胶。这50年来,湛江农垦垦区不但建成了橡胶基地,而且还建成了糖蔗、剑麻、水果、养殖、林业、茶叶基地,拥有170多万亩土地,人口达17万人,以开发、种植、加工热带亚热带作物为主,集生产、科研、经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0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缴纳税金近亿元。另外,湛江农垦垦区还在安置难侨、难民、移民等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湛江农垦垦区共安置难侨和归侨8万人。


结语:雷州半岛南部徐闻的原始森林虽然消失了,但原始森林之地已变成聚宝盆,成为我国著名的农垦橡胶生产基地和著名的热带作物基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来源:网络、今日头条@中国大陆最南端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