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人网

搜索
查看: 4763|回复: 0

徐闻千年古村-黄塘村,你知道你们村怎么来的吗?

[复制链接]

3293

主题

330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569
发表于 2020-6-4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名,是乡村的第一张名片

是一个体积虽小但内存巨大的信息储存盘

好的村名,给人带来无限遐思

留给人无尽回味

作为徐闻人

你知道你们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徐闻黄塘文明古村

黄塘村位于徐闻县下洋镇南约3公里的海滨,全村黄姓世居。现该村有人口1000多人,另外还有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国等地有黄塘村籍华侨乡亲达200多人,被誉为另一个“海外黄塘村”,在县城和县内其他村庄有自称黄塘人的黄氏后裔约1000多人。黄塘村历史悠久,据黄塘村《黄氏家谱》记载:黄家祖先黄守政是福建省福清县延德乡人、宋进士,经科举中仕出任广东省琼州府通判职,卸任后定居雷州府的海康县。后黄守政及其第三子黄堂于宋朝绍兴元年(1131年)再从海康县迁此定居,至今已有875年历史。因当时村址有一口大池塘,于是黄守政按黄姓的姓氏将该塘取名为黄塘,因而村名也命名为黄塘村。


一、黄塘村的来历和黄氏家族的故事

家谱中的记载和《广东省地名志》上的记述基本上是一致的,地名志上对黄塘村的记载是:“黄塘村位于徐闻县城东北50公里沿海。行政上隶属下洋镇管辖。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黄姓由福州福清县迁此成村,村前有一大池塘得名黄塘”。



黄塘村“古井”

由谱系和《广东省地名志》我们可以得知,黄塘村黄氏移民雷州半岛的历史已逾千年之久。黄塘村的黄氏族人告诉我们,据说当年黄守政和黄堂父子率族迁居此地是因为当时见黄塘村地山水环境幽雅适宜居住,当时的雷州半岛南部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偏处极南一隅,开发得很晚,与外界相对隔离,对移民来说,确有世外桃源之感。由于这支黄氏宗支不是平常人家,黄守政是科举入仕的太守,在位期间颇有政绩,所以这支黄家属于经济和文化根基较深厚的望族。黄家是闽人,传说中雷州半岛很多村庄尤其是著名的古村落,都是闽人建的。因此,这支黄氏族人定居此地后在一边加强田间耕作、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同时,一边大力倡导读书之风,从而在后来曾涌现了一批人才。


二、宋代旗杆石墩、巡按黄进和明杭州府同知黄诚等人

在黄塘村前田坑边,有一对罕见的南宋旗杆石墩。该对旗杆石墩长各73厘米,宽56厘米,高66厘米。石墩有棱有角,上边各有直径18厘米的四方形插口,两侧也都留有宽33厘米的槽口。石墩的正前面各有文字记载,一副刻有:进士旗杆墩“继往开来”;另一副写着:南宋涥祐九岁次己酉科公元一二九四年,黄进统名登进士出任贵州省巡按。


据《阮通志》和明万历《雷州府志》、黄塘村《黄氏家谱》中记载,黄进,字统名,南宋黄塘村人,生卒年不详,他诞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和父亲的文章诗词均颇有造诣。黄进由于从小得益于诗礼人家优越的学习条件,因而自小才华出众。黄进其人“行文修雅有度”,于南宋已酉科 (1294年) 一举成名,考取进士,授浙江道御史,山东道御史。接着,出任贵州巡按。


黄进虽仕途多所变易,但却每每为官一任,必有建树。后人说他“在贵州任职期间,政绩炳炳”,“其风采肃然。敢言为人人所欲言,亦人人所不敢言”。他任职贵州期间,贵州发生民族骚乱,他奉旨巡按贵州,针对当地民族杂处和文化不发达的实际情况,提出“置督臣,增试额”,选拔当地贤良者参政,恰当地处理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局势。


而提起黄进就不提及他的家族,和这个在徐闻地大名鼎鼎的黄塘村黄氏家族的来历。下洋镇的黄塘村,这个“黄塘”得名于宋代的黄氏望族及其创村始祖黄堂。但这个黄堂及其氏族并不是徐闻本地土著,而是仕宦留居的官宦世家后裔。据下洋《黄氏宗谱》和《徐闻县志》“人口·姓氏”篇的记载,这支黄氏宗支原籍福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延德乡人黄守政考中进士功名,绍兴元年(1131年)调任广东省琼州府(今海南省)通判。任满后黄守政携带三个儿子北归,途经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今南兴上洋东园村时见此地风光秀丽,黄守政遂携眷在此地定居。绍兴年间,黄守政的第三个儿子黄堂再带其妻儿迁居今下洋镇黄塘村开基始居,据说当时黄堂因建村时原地有一口硕大、池水非常丰盈的池塘而将其命名为“黄塘”。所以日后这条村就被人称为“黄塘村”了。斗转星移,这个家族不知不觉间已在当地生活了800多年,今黄堂系这一支后裔在徐闻已经发展到546户2680人(包括由黄塘村迁出定居的同一宗支那屋村黄氏家族和海外的黄塘籍黄氏宗支),堪称当地一大家族。


黄塘村自古以来就兴文重学,宋、明、清朝代该村文风鼎盛,仕子登科者甚众!可谓“朝官代代有,人才辈辈出”,并一直延续至今。据黄塘村的《黄氏家谱》、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载,宋、明、清朝代出自黄塘村较为著名的官员有:宋朝贵州巡按黄进,明朝杭州府同知黄诚、江南都司黄彦政,清朝巡抚经历黄金镇、知府黄叶吉等人。其中尤为突出者如明朝杭州府同知黄诚。据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载:黄诚幼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克服困难,苦学不辍,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举人,初授予山西灵石知县,未上任。黄诚从小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誓以天下为己任。进人仕途后,他决心济世安民,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京侯补期满后任海盐知县和浙江杭州府同知,后诏升为朝廷吏部给事中。在任期间,黄诚为国事夙兴夜寐,黄诚多次上书,恳陈忠言,奏别人所不敢言,屡蒙皇帝褒奖。后来其不满朝政昏庸,在吏部给事中任满后称病卸职归里,他闭门谢客,养花种草,不再过问政事,隐居直到去世。


以前在徐闻县城北门还有一座“都司坊”的石牌坊,这座牌坊是为纪念明代江南都司黄彦政所立。这个黄彦政是黄塘村人,而都司是一个官名,是中国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统率其所辖卫所,属五军都督府而听从兵部调令。其负责人称为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又简称都司,为正四品官员。明代黄彦政就曾出任江南都司一职,在位期间颇有政绩,衣锦还乡后乡人就立了这座牌坊来纪念这位乡贤。不过 “都司坊”都已在明末被毁坏无迹了。



黄塘古村的古建筑

从宋代开始的这支福清系黄家的兴家之风主要靠两种途径支撑:一是发展义学或义塾,聘请博学多才的人为老师;二是采用族产助学,由宗族出面资助所有读书子弟,这就使得家境贫寒的子弟也能通过读书而人仕。这支黄氏宗支有一宗祠堂,就是那屋村黄氏宗祠,这座祠堂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坐北向南,为三进合院式砖石木结构硬山顶,以中轴线分前、中、后三进,首进一座三开间,面阔25米,进深12米,面积300平方米,两侧大小厢房各两间,大厢房面阔7.5米,进深5米,面积37.5平方米,小厢房面阔4米,进深2.5米,面积10平方米。中进一座三开间,面阔25米,进深12米,面积300平方米,前后各开大门相通,两侧厢房各一座三开间,面阔15米,进深4米,面积60平方米。后进一座三间,面阔25米,进深12米,面积300平方米。祠堂瓦面因木料腐朽崩塌严重,四周围墙,大部拆除,门窗也近残烂,后厅和东侧厢房曾改装成小学校舍。2011年5月28日公布为第四批徐闻县文物保护单位。据那屋村黄氏宗祠旧时的祠规规定,本族子弟除了平平日读书予以祠产收入进行资助外,凡进县府学读书和赴府、省应试,一切费用由祠产公助;中试以后,祭祖和各方打点等开销,也由宗祠支付,族中公有学田收人全用于兴学。而旧时黄氏家族在对本族在学子弟除了教授四书五经和考课之外,尤为强调学生操守品行的培养。所认古代家族子弟又成为传播儒家礼教、维护专制统治秩序的中坚力量。


三、有“逆民”之称的燕京大学生黄秉坤及海外移民

黄塘村人黄秉坤1919年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听到乡民控诉当地土豪劣坤欺凌坑害百姓,刚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黄秉坤誓为百姓鸣不平,在村中一帮进步青年的协助下,一边状告腐败的官员,一边编写雷州歌历数官员劣迹,让老百姓传唱。当地的土豪劣绅对其恨之入骨。国民党徐闻县政府以诬陷黄秉坤充山贼为名,派兵全城追捕黄秉坤。黄秉坤无法立足,遂经海南流亡南洋谋生,当时追随黄秉坤一同前往南洋的还有黄塘村30多位热血青年,这就是黄塘村人移居海外的开端。其后,这跟随黄秉坤出逃30多位热血青年后裔又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国等地定居,现在海外有黄塘村籍华侨乡亲达200多人,被誉为另一个“海外黄塘村”。


四、千年古井及其他

黄塘村中现仍存千年古井3个,据说都是黄守政和黄堂父子当年移居此地时率众开凿并一直使用至今,这些古井的井沿在边沿用条石砌筑成砚槽。据说当时在井边还放有大石条,象征墨锭,以寄希望于后人发奋读书之意。


遗憾的是,由于清末民初徐闻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匪乱,黄塘村成了劫掠对象,导致被山匪抢烧以致破坏严重,民国时期黄塘村人黄秉坤“充贼”事件又导致国民党政府勾结了其他势力对黄塘村进行过“焚烧”,以及解放后的破四旧,几经浩劫从而使得黄塘这个千年古村的建筑古迹基本被破坏怠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建筑群几乎没有,而位于那屋的黄氏宗祠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岌岌可危。这个历史文化村落已处在急剧消逝之中。


岁月匆匆流过,黄氏家族虽饱经沧桑,但他们勤劳朴素、同心协力和共谋家乡发展的决心不变。这不,如今的黄塘村已焕然一新:四通八达的水泥硬底化路贯穿村内外,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上,欣赏着如诗似画的田园风光,大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而赞叹不已!黄塘村获省授予广东省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又先后被省、市评为“生态文明村”,2005年被定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荣誉称号。




来源:网络、今日头条@中国大陆最南端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