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圩日,各个商户早早就开档
摆放好相关的商品
乡亲们一大清早便赶到集市
热热闹闹地开启一天买卖模式~
然而每个圩镇都有属于自己的圩日
想要凑热闹,却不知时间?!
别急~
小编搜罗了各圩镇的圩日
整理了一份徐闻圩日时间指南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圩日根据农历而定
每个圩每月有9个圩日
每月上、中、下旬各有3个
如坡头圩每月上旬逢农历一、四、七
龙头、三柏、五合圩逢农历二、五、八
三窝圩逢农历三、六、九
由于邻圩的圩日错开
故农历每月除初十、二十、三十这3天外
坡头几个镇有27个圩日
(个别圩镇除外)
“圩”是商业萌芽的产物
在以渔猎为生的年代
每日所获猎物仅够糊口
根本谈不上出售
因此也就没有贸易这一概念
进入农业社会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虽还基本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但已可拥有部分吃不完、用不了的多余产品,可以考虑向别人换取自己欠缺的物资了,这就是原始的“以物易物”。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家庭手工作坊的勃兴,社会分工日趋明细,与他人以“易物”方式换取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越加迫切,拿什么来折算物品的的价值呢?
最初曾以珍稀的贝壳之类计算,那就是原始的“贝币”,不久就发展为一律使用政府统一铸造的钱币了。
此时,交易活动已经十分活跃,村前村后常会自发形成一些居民聚集做买卖的场所,然而,直到物资丰富到可以运到较远的地方出售以求易于脱手或获取较高利润时,“圩”和“市”才真正应运而生。
所谓“圩”
就是定期开放的农贸集市
例如某个镇圩规定
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作圩期
不遇上圩日,这一带只是普通的街道
一到圩日,从天蒙蒙亮开始
邻近四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纷纷带着他们的产品到这里出售
人头簇拥,熙熙攘攘
以致从此民间多了句
口头用语“像趁圩一样”
意即凑热闹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与人流和物流量有关
老在一个地方摆卖,还是那些顾客
销路很难拓展
圩期互相错开
有的“一、四、七”
有的“二、五、八”
如此,流动商户的销路才得以拓宽
至于位处政治、文化、
经济中心的地方(例如县城)
那是有条件天天开市的
那就叫“市”
若然规模进一步扩大
成为邻近地区的贸易中心
那就成了“埠”
收好这份精心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