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陪扶贫干部到了一个叫马林的古村,村头石庙前有两棵300岁的相思树,相思树旁是一条长约100米,高低起伏的石板路。辅路的石板被踩踏得锃光瓦亮,这石板路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徐闻曾有过许多这样的老石板路,在古代,石板路相当于今天的高级公路,很多还是官道驿路,曾留下过苏东坡、汤显祖等先贤竹杖芒鞋的身影,但如今这些石板路都被市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水泥覆盖掉了,同时被覆盖掉的还有千年的光阴,前人的往事。
在当下,马林的古树,马林的古道是珍贵的。古树值得仰望相思,古道值得让人徘徊怀想。这样的古树,这样的古道应该就是乡愁的载体吧。
沿着古道走到一户人家院前,一棵肌理斑驳的杨桃树挂满了果。我随口问了一声:“是甜的?还是酸的?”正在院中的一位大嫂应声答道:“是甜的,我摘给你尝尝。”声音亲切得让人不好拒绝,大嫂边摘边递给我,"够了!够了!”我一手拍照一手接果拢到胸前有些应接不暇。大嫂说:“那边枝的杨桃变黄了,更甜。我搬个凳子,再摘几个。”几句话来去,让人亲情满满。
现在的人都有戒备心。别人都不敢冒昧登门。很多地方建得漂漂亮亮的,但是总是让人感到有一丝丝的冰冷。假如邻里间没有了和睦,路人相逢没了亲切的微笑,这样的乡村已没了乡情,没有乡情维系,乡愁焉存矣?
我小时候的乡下,是有乡情的。陌生人,只要踏上家门,就会有温情相待。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曾给走村串户的乞丐、补锅伯留过宿。放在现在,绝无可能了。明代大戏家汤显祖在徐闻的日子肯定是乡情不断,乡愁满满,要不他断不会赞美徐闻“士气民气惇雅可爱,新会以南第一县”,房东大娘邓母为他奉上的海螺汤值得让他吟诗赞曰“海蚌一瓯知味美,可怜无复报恩珠”。汤显祖当时遇到的乡情,正是当今人们遗失掉的。
让乡村留住乡愁,先应让乡情回归!
来源:微博@南端北跑生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